參考消息網6月16日報道 外媒稱,隨著父親節在中國流行起來,更多的中國人開始回顧自己跟爸爸的關係,有時是重溫痛苦的記憶。
  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網站6月13日報道稱,15日,成千上萬人在新浪微博分享一種童年經歷的共同感受:挨爸爸打。
  有位網友寫道:“我甚至記不清被(爸爸)打過多少次。”打她的工具有皮帶、笤帚和椅子。
  據報道,很多家長,尤其是西方家長,都避免用體罰。但是,在中國,體罰甚至在今天都常常被視為教育孩子的適當手段。
  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十年前發現,中國社會對兒童受虐幾乎沒有意識,而這在西方是大家都知道的問題。統計數據很難獲得,但2012年媒體在北京一所農民工子弟學校開展的調查發現,在200名學生當中,只有一人說自己沒被家長打過。
  香港大學教授黃泓稱,中國人“管”的概念支持了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。她說,據認為,對“管”的重視源於強調紀律和服從的儒家傳統。
  她說,相比之下,西方家長更傾向於選擇溫和的方式懲罰孩子,而在有些國家,法律禁止父母打孩子。
  鑒於體罰可能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,這樣的法律或許是有道理的。黃泓說,被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抑鬱一類的心理疾病,而且自身更容易有暴力行為,與家長的關係也容易緊張。
  報道稱,傳統上說,中國父母都感覺必須對孩子格外嚴厲,一定程度上因為希望保證孩子的人生取得成功。但是如今,一些現代的中國父親開始改變為父之道,有些人在立規矩方面甚至比西方父母還寬鬆。
  據報道,去年,一檔名叫《爸爸去哪兒》的真人秀節目在中國大受歡迎。在節目中,父親和他們的孩子一起完成各種任務,比如做飯。此外,智威湯遜廣告公司去年11月對500名中國父親開展的一項調查發現,很多人甚至根本不想責備孩子。中國父親說,充當全家人的司機是他們最重要的角色,而很多美國父親則說,維持規矩最為重要。
  報道稱,微博上提起的兒時回憶中有些是苦澀的,但很多人也表示,懲罰是父母之愛的一種體現。
  一條評論稱:“打是親,罵是愛。”
  一個女孩說,父親打她,只因為她回家很晚讓他擔心,“小時候有一天回家很晚,爸爸剛找到我什麼也沒說,打了我一巴掌,就那一次”。
  另一個女孩寫道,打她的第二天,父親會給她買好東西吃,並且給她的淤傷塗藥。“從小到大父親最疼我,小時候不聽話也打過我不少次,但第二天都會買條蛇給我吃。印象最深的一次,父親打完我之後哭著幫我抹紅花油,說我太不聽話了。當時我心想,何必呀,別打我不就行了。不知道現在他在那個世界怎麼樣,如果可以,我倒真的希望他能再打打我”。
  至於那個被父親用皮帶、笤帚和椅子打過的中國女子,她哀嘆時間的流逝,說她仍然很愛父親。
 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,請見《參考消息》官方網站首頁。網址:  (原標題:網友父親節回憶挨打 外媒:中國家長為何打孩子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g32jgtl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